近日,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物理系鄭超副教授入選第六版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年度科學影響力”榜單。
該榜單由美國斯坦福大學與Elsevier出版社合作發布,采用論文引用數、h指數、合著調整後的hm指數等6種綜合指标(c-score),從近700萬名科學家中遴選出世界排名前2%的科學家,反映科學家在全球範圍的影響力及為相關領域發展作出的傑出貢獻,入選科學家分為22個科學領域和174個子領域。
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理苑傳媒記者對鄭超博士進行了專訪。采訪中了解到,鄭超博士現為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物理系副教授,中國計算機學會量子計算專業組首批執委,中國通信學會量子信息10人決策咨詢專家團隊成員,工信部産業基礎再造(工業強基)專家庫成員;入選“十四五”時期北京市屬高校教師隊伍優秀青年人才培育計劃、北京市委組織部優秀人才項目。近五年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項,低維量子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1項,北京市首批“一帶一路”國家卓越工程師國際人才培養基地子課程建設項目1項,參與能源材料領域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已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論文被國内外院士、學者在Nature子刊、PRL等期刊上多次正面引用;擔任多個國際期刊/特刊客座編輯,獲得中科院 《中國科學》《科學通報》“兩刊” 優秀作者獎(當年共10人,包括兩位中科院院士),中國物理學會 “最有影響論文” 獎,研究領域是國際前沿交叉學科量子信息。
他多次受邀參加國際會議作邀請報告,近期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下設于意大利的國際理論物理中心(ICTP)國際合作項目(國内理論物理領域每年資助不超過50人),受邀參加受監測量子多體系統動力學研讨會,并獲得BestPoster獎(共5人獲獎),為提升我國在量子物理領域影響力做出貢獻,為響應國家加強基礎研究、前沿交叉學科研究貢獻北方工大力量。

追随興趣,不負時代,堅持四個面向
鄭超認為自己是幸運的,在高中時已經找到了自己的興趣所在,即數學和物理學。有了興趣做為原點,在外人看來的各種“困難與無味”,均變成了常态與樂在其中。另外的幸運則是來自于自己趕上了國家大發展的好時代,尤其是國家大力倡導發展基礎科學、前沿交叉科學,使得個人興趣和專攻方向量子信息科學與國家需求自然融合,助力學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是高水平的。
“如此幸運,要真真切切地倍加珍惜幸運,抓住幸運的福利,幹出不負幸運、不負時代的事業來”!為此,我一直堅持向老一輩科學家、向自己身邊的各位師長、同事不斷學習,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自強不息。
教學促進科研,科研反哺教學
對于教學與科研,鄭超認為二者是相互促進的:教學促進科研、科研反哺教學。如果科研離開教學,将失去根基、迷失方向;教學離開科研,将失去動力、變成死水一潭。三人行必有我師,鄭超體會到在本科教學、指導研究生的過程中,與學生教學相長、頭腦風暴,會激發出許多新想法。現在的教科書,就是過去的科學前沿,在此過程中不斷重溫經典,追尋前輩科學家的足迹,使人根基穩固,行穩緻遠,這就是教學促進科研的體現。同樣的,現在我們所做的科研,很可能成為将來的教科書,隻有了解相關領域的科技發展史與最前沿,才能更好把握授課内容的精髓與内涵;通過不斷科研創新,教學才不會停滞不前、死水一潭,科研以此反哺教學。以科研興趣為動力,以教學為手段,以人才培養為初心,教研相長,不斷提升,自強不息。
自強不息,不忘初心
有了興趣做為内動力支撐,有了學校愛惜人才的小環境滋養,有了國家大力重視教育、科技、人才的大時代保障,我們要做的就是腳踏實地的仰望天空,不忘初心、不辱使命,為學校、國家、乃至全人類做出應有的貢獻,自強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