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 入選者----高心怡博士

來源: 發布時間:2023-11-02

近日,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物理系高心怡博士入選第六版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終身科學影響力”和“年度科學影響力”榜單。

高心怡發表或錄用一作SCI論文59篇,其中ESI熱點論文17篇、ESI高被引論文28篇、2019年“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際學術論文” 1篇。入選Elsevier “終身科學影響力排行榜(1960-2023)”以及2020-2023年連續四年入選Elsevier “年度影響力榜單”。經WOS檢索,高心怡博士一作論文被中國、美國、俄羅斯、德國、意大利、西班牙、加拿大、日本等國同行們SCI他引1627次,且有若幹SCI文獻的好評。

美國斯坦福大學發布了第六版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榜單共分為“終身科學影響力排行榜”和“2023年度科學影響力排行榜”兩項,分别關注整個學術生涯迄今的影響力和聚焦本年度的學術成就。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4位學者入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終身科學影響力”排行榜,7位學者入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年度科學影響力”排行榜。

beat365英国官网网站理苑傳媒記者對高心怡博士進行了專訪。采訪中了解到,高心怡博士研究方向為光通信、磁光材料、太空等離子體、海洋、大氣、含氣泡液體、不可壓縮流體、生物醫學等前沿領域多種非線性模型的解析探索。高心怡博士畢業于北京郵電大學,在校期間曾獲全國部分地區大學生物理競賽非物理A類一等獎、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非數學類)一等獎、北京市大學生物理實驗競賽一等獎。

高心怡博士期望自己的研究工作能有幸為未來相關物理實驗、空天觀測或工程提供若幹理論參考。同時,她也談了自己做學科競賽與科研方面的一些體會與感悟。

“他/她們代表着學科競賽與科研的最高水平,衆人同行才能行穩緻遠。”高心怡說。“學科競賽與科研的第一要事是培養自己的團隊協作能力,與各位領導、各位同仁、各位專家、各位先進和各位青年朋友保持密切溝通,因為他/她們代表着學科競賽與科研的最高水平,而衆人同行才能行穩緻遠”。

無倦”


“跨界學習,廣泛涉獵,甘當學生,不斷學習,不斷保持積極性,不斷改進自己的方法。高心怡是這樣說的:“其中一個我非常推薦的方法就是旁聽課程,多聽各位老師的課。我自小學開始就主動到巨人、高思、學而思、桦樹灣、仁華等處研修各種數理競賽班;我将這種聽課習慣保持到現在,努力跨系、跨院、跨校旁聽不同老師的課,多多向大家學習,以便更好地提高自己,這樣可以做到博采衆長”。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對于科研創新,高心怡認為科研創新和學科競賽很相似,雖身在其中但不能自我苛求過高,因為科研創新時常會走彎路或受挫折。第一點是要夯實科研基礎,關注研究中的細節和過程,做好科研記錄和備案;第二點是要學習科學家精神,築牢科研誠信底線,堅決抵制學術不端行為,嚴格把關論文質量,用實際行動營造崇尚學術誠信、追求科研道德的學術交流生态環境;第三是緊跟研究領域前沿,通過定期浏覽相關領域權威期刊、檢索最新學術論文以及關注國内外各研究團隊動态等方式了解最新研究方向和成果;第四是努力做到老僧入定、渾然忘我,因為做科研就像是一場馬拉松比賽,關鍵在于耐力和堅持。

研究、完成、發表


高心怡對于學科競賽與教學和科研的關系是這樣看待的,她認為學科競賽是檢驗教師教學水平、學生學習力和創新嗅覺的試金石,其内容往往與該學科的核心教學内容及提高密切相關,并涉及到科研創新。而參加競賽的學生可以很好地展現自己的才華和風采,挖掘自己的創新潛力。

硬實力、軟實力,歸根到底要靠人才實力。高心怡博士願意抛磚引玉,與同學們探讨學習與科研精神,以加深對科學研究的理解,且與同學們一起,在未來能夠堅定理想信念,精益求精,追求創新,傳承科學家精神,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把科研成果應用在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事業中!